《春春共和國》2016/5 No.7
5問美感教育
在鄉間,嘉義布袋海濱公園立起一座十七公尺高的大型裝置藝術──玻璃高跟鞋教堂,因建築造型美感與當地濕地、漁村環境差異過大,最近引來不少評。
在都市,臺灣街道景觀混亂,久為人所詬病。凡此總總,皆讓人覺得國人缺乏美感素養。
教育部於一0二年提出《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》,前五年(一0三至一0七年)擬定投入四十二億元,在十二年國教階段扎根美感教育。此計畫遭立委質疑,批評文宣資料「品質簡陋」、「令人傻眼」,教育部帶頭推動美感教育,根本是「大失敗」。
媒體大幅報導也讓學生與家長看得一頭霧水,產生更多疑惑,包括:究竟美感教育是什麼?美感教育為什麼重要?美感教育應該教什麼?美感教育怎麼教?美感教育的趨勢重點為何?
文人喜愛的美食中,繼「鰒魚」之後,鋒頭最健的水產,就屬「蟹螯」了。
其中,魏晉畢卓的「左手持蟹螯」名言最具代表,至今仍為世人津津樂道。
國、高中階段,柯華葳認為,未來學校教師的教學方式一定要改變,在課程中引導孩子提問與思考,將是教學趨勢,而教育部也非常鼓勵教師在配合各科綱領前提下,在課程中融入多元觀點及創意思考的內容。
朱冠蓁,二十六歲,來自高雄,大學就讀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,因讀了《糧食戰爭》一書,對跨國企業剝削發展中地區農民的事例別有感觸,從此心繫公平貿易議題。畢業後,她先到設計公司上班,二O一三年,在熱情與理想的驅使下,她如願進入臺灣公平貿易協會,成為一位年輕的社運工作者。
無可諱言,做運動純粹是興趣的那段期間最開心,也從運動中,我逐步建立起了自信。
就因為不斷練身、跑步,我的體態開始改變,精神也變了,整個神韻體態都變得很不一樣,最後連心情也變了。
當我們面臨問題,很容易陷入從已知的狀況中找選項。但實際上,或許有其他的有效選項,如果能夠找到,甚至可以大大改變賽局構造,也同時提升解決問題的的可能性。
無論是哪個層面:人際關係、身材體型、內在心智,純真與成熟並不一定會顧此失彼,反而可以因為你的努力而兼容並蓄。
所謂「智慧圓融而不失其赤子之心」,正是人生很美好的狀態,讓你在追求成長與改變的同時,依然可以保有原來喜歡的自己。
大腦的注意力跟我們擁有的時間,都是有限的資源,不要無意識的浪費或犧牲掉了,就像股神巴菲特感慨,大部分人每天忙著講電話或上網,卻不肯花時間在閱讀或思考。
我們要謹慎分配自己的時間使用,將時間與有限的注意力投資在值得的,或是我們看重或在乎的事情上。
回顧我曾經做過的工作,不管是創作或是行政管理,我發現真正能用上的不是知識,而是老師在我少年時代就告訴我的三種能力。
在後來許多對青少年演講的場合,我總是忍不住再說一遍這個故事。我希望能讓我們這段奇妙的師生情誼成為不朽的故事。
人生其實是一連串的抉擇。
謝佩霓今年二月一日接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,比起去年夏天突然卸任高美館館長,引起的關注及媒體報導更多。
謝佩霓說自己像是救援投手,一登板就受到太多關注。不過,既然選擇了,就好好面對。